应公路学院和研究生部的邀请,东南交通大学学院交通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炜教授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6 日下午王炜教授在学术交流中心做了题为“城市交通系统的动态平衡原理与控制技术”的学术报告。
王炜教授结合多年来的研究实践,,针对当今大中型城市拥挤普遍、无法维持平衡与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动态平衡的基本策略,重点分析了城市交通系统的动态平衡的控制技术,王炜教授指出当前国内交通现状是总量原则,借鉴发达国家实行理性控制的经验,得出我们要建立主动引导式的供需平衡的目标。王炜教授的见解深刻,研究富有前瞻性,受到了广大与会师生的热烈欢迎。报告会结束后,王炜教授耐心认真地现场回答了研究生提出的问题,与我校研究生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附简介:
王炜,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4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9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入选者(1999年)、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获得者(2000年)、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1994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1998年)、交通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2000年)、江苏省“333”人才培养计划第一层次(院士级)入选者(2001年)、江苏省十大新长征突击手标兵(1995年) 、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2003年)、南京市十大青年科技之星(1994年)、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2年)。现任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交通学院院长、兼交通工程研究所所长及交通工程系主任。
王炜教授1959年12月12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市。1978年考取东南大学(当时的南京工学院)道路工程专业,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该校硕士研究生,1985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6年起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城市交通规划理论,1989年获博士学位,成为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位交通学科博士。199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1年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英国Southampton大学进修,1992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成为当时我国交通领域最年轻的教授及博士生导师。1996年以客座教授身份赴德国Ruhr-University Bochum工作。目前,除承担学校的教学、科研与行政工作外,还担任国家“畅通工程”专家组组长、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交通运输青年科技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交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江苏省公安厅科学顾问及南京市、杭州市、镇江市、常德市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等工作。?
近几年来,王炜教授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特别在城市交通及区域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基础理论、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流理论、交通环境保护与交通能源消耗分析技术等研究领域有很深造诣。王炜教授在上述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负责三项国家“九五”、“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八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重点基金、1项杰出青年基金、1项主任基金、1项青年基金、4项面上基金及专项基金)、六项教育部科学基金项目(1项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1项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项青年骨干教师基金、2项博士点基金、1项留学回国基金)、四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德国德意志科学基金、1项英国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基金、1项BENZ科学基金、1项中国-俄罗斯合作基金)、二十余项省级基金项目及四十多项地方政府科研项目,科学研究经费近3000万元。通过这些项目的研究,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次(分别为第一、二完成人)、教育部(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六次,省级科技进步奖十次、其他学术类奖励十多次,出版第一作者学术专著9部(5部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教材3部,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国际会议上发表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第一作者为王炜教授指导的研究生)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60多篇次。大部分研究成果已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王炜教授研制的交通规划与管理系统软件“交运之星--TranStar”已在南京、郑州、合肥等30多个城市的交通规划、苏州、南京、常德等30多个城市的“畅通工程”及山东、辽宁、青海等8个省份及40多个地县市的公路网规划与交通信息管理中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国外同行也对王炜教授的研究成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英国、德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同行多次来访并转让王炜教授的研究成果或合作进行科学研究。?
王炜教授在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来为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了四门新课,指导博士后5名、博士生50多名(28名已获得博士学位)、硕士生60多名(42名已获得硕士学位)。
王炜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 城市交通及区域运输规划理论与方法
* 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
* 智能交通运输系统(ITS)基础理论
* 城市交通管理理论与方法
* 交通特性、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流理论
* 交通环境保护与交通能源消耗分析技术